【安徽日报】淮南 勇毅前行 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
翻开淮南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一组数据映入眼帘:淮南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0个、总投资1190亿元,其中包括总投资260亿元的航天锂电池、总投资106亿元的国晟异质结双碳产业园两个10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了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零”的突破。
时光,勾勒年轮的更迭;时间,镌刻奋斗的足迹。面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重任,为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淮南在逆水行舟中展现韧劲,在逆风飞翔中彰显活力,奋力推进五大攻坚行动,加快打造“三城三地”,一幅迎难而上踔厉奋发、乘风破浪勇毅前行的时代新画卷跃然眼前。
稳中求进 破发展之困闯关之难
2022年,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让广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物流受阻、供应链不畅、原材料短缺……一个个难题摆在眼前。淮南市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有重点、有节奏地打出“组合拳”。
布局先手棋,落子制胜棋,走活关键棋。2022年,淮南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发掘利用好优势,大力实施稳经济促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
生产原煤5860万吨,发电700亿千瓦时;编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谋划风光火储氢等重大项目106个;潘集电厂一期竣工投产,丁集矿采煤沉陷区光伏电站等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94.8万千瓦……一个个能源项目持续发力,筑牢能源产业基本盘。
获得中央预算内和省级补助资金14.1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80.1亿元,设立24亿元产业投促基金和1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金,10个项目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一项项“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开展“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全市“为企服务”平台解决各类问题1.6万件,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3亿元……一条条“给力”的服务,破除了企业前进路上的后顾之忧。
坤泰集成式混合动力双电机等210个项目开工建设,睿欣产业园等238个项目加快推进,陕汽新能源重卡等73个项目建成投产……一幕幕喜人的场景,见证二产扩量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分别提升至全省第6位、第5位;潘集电厂二期、平圩电厂四期、中煤新集毛集电厂3个支撑性电源项目从启动申报到获得核准仅用3个月时间,总投资68亿元的中环中清光伏装备制造项目从开工到一期投产仅用100天……一套套“组合拳”,拼出了淮南项目建设的新速度。
2022年,淮南市新增“四上”企业329家、市场主体4.1万户,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336万平方米。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左右。
进中提质 让新发展理念落地开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淮南在提“质”上迈出坚实脚步。
“生活配套还不够完善,企业员工工作生活不方便,人才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欠缺……”2022年2月24日,一场以“支持双创、助力孵化”为主题的淮南市“政重企事”圆桌会举行。
直面问题不回避,正视差距奋起追。圆桌会上激荡着创新、创业的信心与决心,政府诚意满满,企业敞开心扉,双方坦诚交流,荡漾起奋进的气息。
“在园区就能办成事,不用往返140公里跑县城,这‘2号公章’真是方便。”2022年3月24日,安徽华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如莲来到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办理了备案信息变更证明。
企业负责人感慨的“2号公章”,是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提供的便企服务。寿县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入驻园区,实行集中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随着淮南市“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企业登记“一网通办”省级试点、“灵活用工”平台经济服务和监管省级试点先后落户淮南,“最多跑一次”事项时限压缩89.3%、居全省第一方阵。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为企优环境排名进入全省前列,城市信用排名居全国第30位。
“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实施范围60平方公里,涵盖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20平方公里、安徽寿县经济开发区40平方公里。”淮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陈涛介绍,淮南联动创新区将深度推进淮南与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的联动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紧围绕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淮南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该市研发投入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4位。
2022年6月6日,总投资2.56亿元的淮南港大通港区珍珠码头综合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设计年吞吐量500万吨,将有力助推最佳娱乐365bet_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会员登录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淮南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不断加快开放合作步伐,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开放共享的新格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扩容对外合作“朋友圈”。
顺大势、谋全局,聚合力、创新路,成为淮南破解发展之困、爬坡之艰、闯关之难的“金钥匙”。2022年,淮南市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30%,工业投资、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40%、18%。
质中谋效 民生保障千方百计增福祉
民生保障从不“缺席”,民生实事一件不能少干;越是特殊时期,越是要关照好困难群体……2022年的民生答卷,是淮南这座城市最真切、最生动、最温暖的印记。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保用工就是稳民心、稳信心、稳发展。在田家庵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倪军每天都要打开“三公里就业圈”网络信息平台,密切关注社区居民的求职信息和辖区企业的用工需求,为招聘求职双方搭建桥梁和纽带,促进社区居民求职和经营实体招工精准对接。
从就业促进、“新徽菜·名徽厨”、老年助餐服务,到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乐健身,再到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学,2022年,淮南市扎实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聚焦群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集中发力,把小事办实、实事办好,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感到幸福。
日前,家住淮南市潘集区的居民刘金玲来到区政务中心办理医保报销,体验了一把最新的业务“刷脸办”。工作人员通过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为刘女士“刷脸”后,后台即获取到其参保信息,免去了忘带身份证的困扰。
开发各类就业岗位1.3万个,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657人,3名工匠获评全国首批首席技师;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发放保障资金7.9亿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国交叉互评综合得分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淮南市2022年民生支出240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80%以上,64项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从银行贷款200万元,我们不再为启动资金而发愁,国元保险‘量身定制’农业保险,让我们省去了后顾之忧。”在谢家集区杨公镇前瓦村,安徽青源家庭农场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说,“大托管”模式,让农民有了保底收入和分红。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淮南市在全国首创“221”农业“大托管”模式。2022年全程托管面积达到180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30%以上;粮食总产321.3万吨,实现“十九连丰”。农业生产“大托管”做法被农业农村部以正式文件向全国推广,“全国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的改革品牌更加响亮。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2023年的大幕已徐徐拉开,展望前程,淮南市广大干部群众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朝着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行。